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科技服务 > 专家服务
分享到:
湖南科学家精准突变水稻吸镉基因 专家评议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镉大米”问题
  • 2017-10-09 10:09
  • 来源:
  • 【字体:    

稻米镉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食品安全问题。今天上午,湘潭县一块试验田里,来自中国水稻研究所、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等单位的专家们现场考察并取样快测后发现,低镉水稻的镉含量比对照组降低了90%以上,远低于稻米镉含量的国际和国内安全标准。

专家组最终形成评议意见认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率先研创出在高镉污染稻田栽培稻米镉含量极低的籼型杂交水稻亲本与组合,经济、实用、安全,该成果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镉大米”问题,建议国家从政策、项目上加以扶持,以加速该成果的大面积应用。
  袁隆平院士兴致勃勃地参加了今天的现场考察和评议,他称赞这个成果是一个重大突破,从良种着手低成本地解决了水稻实际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及华南稻区,由于稻田镉污染及土壤酸化等原因,稻米镉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用常规方法筛选出的“应急性低镉品种”,在高污染稻田生产稻米依然镉超标。选育高镉田“低镉水稻”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直接且最经济的途径。
  在“湖南省镉低积累农作物品种筛选与选育”等项目及“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赵炳然研究员团队经过4年攻关,运用基因组编辑技术与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的集成创新,在国内外率先建立了快速、精准培育低镉籼型杂交稻亲本及组合的技术体系,首创出低镉恢复系、不育系并配制出低镉杂交稻组合。经过两年3个点高镉污染大田试验的反复鉴定,低镉恢复系及组合在全镉含量为1.5-2.4mg/kg的高镉稻田种植,其稻米镉含量均低于0.06mg/kg。国家标准是0.2mg/kg。据团队成员唐丽博士介绍,其机理是定点突变了水稻吸收镉的基因,从而有效阻断水稻对镉的吸收,降低了水稻的镉含量。
  评议会上,专家组公布了检测结果。他们对测试材料及对照组的5次重复试验共40个小区进行了抽样、鉴定,低镉恢复系及组合稻谷镉含量均为0.06mg/kg左右,比“应急性低镉水稻”对照品种湘晚籼13号和深两优5814的稻谷镉含量分别下降了90%以上。
  专家组评议认为,该成果率先建立了培育低镉籼型杂交稻亲本及组合的技术体系,该技术可快速、精准培育出不含任何外源基因的低镉籼型水稻品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739-5363522

版权所有:邵阳市科技局 Copyright © 2011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6007413号
主办单位:邵阳市科技局 承办单位:邵阳市科技局
湘公网安备 43050202000153号 网站标识码:4305000054

主办单位:邵阳市科学技术局

联系电话:0739-536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