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科技服务 > 专家服务
分享到:
玉竹规范化栽培技术
  • 2015-04-13 09:10
  • 来源:
  • 【字体:    

    我县玉竹生产历史悠久,栽培广泛,是湘玉竹道地产区。玉竹是我县大宗药材,也是传统优势产业。我县是国家湘玉竹规范化种植基地县和中药GAP种植示范基地。我县所产玉竹猪屎尾以产量高、品质优而著称,市场上十分畅销。近几年按照中药GAP要求,大力推广玉竹规范化种植技术。种植玉竹是发展高效农业的有效途径,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近两年玉竹市场价格较高,经济效益好。以三年生玉竹为例,平均亩产鲜货8000斤左右,2014年鲜货市场收购价 5元/斤,种茎价7元/斤,每亩产值4.0万元,除去种茎、肥料成本4000元,纯收入3.6万元。自己留种效益更高。我县玉竹老产区主要分布在寸石、坪上、潭府、太芝庙、潭溪等乡镇。由于玉竹不能连作,且需要换种,玉竹老区病害加重,导致玉竹大幅度减产,品质下降,尤其是根腐病危害严重。老区今后3-5年不适宜种植玉竹,药农不得不放弃这一传统产业,玉竹生产必须向新区转移,才能使玉竹这一传统产业得到延续。根据本人多年对玉竹栽培技术探索,在此介绍玉竹规范化栽培技术,供广大乡镇农技人员和药农参考。

    一、生长条件

    玉竹又名尾参,为百合科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地下根茎入药,是一种药膳兼用的大宗药材,应用历史悠久,栽培广泛。

    玉竹以耕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黄沙壤土或红壤土生长较好,太粘或过于疏松的土均不宜种植。玉竹喜凉爽湿润气候,怕强光直射,积水过多或干旱均不利于其生长。玉竹采用根茎繁殖,生长周期一般为2-3年。秋季播种的玉竹,次年3月或4月萌芽,萌芽至出苗期生长缓慢,5-6月茎叶生长迅速,4月底至5月初抽蕾开花,7月高温季节,根茎生长加快。种植后生长2-3周年霜降前后地上茎枯萎倒苗,即为收获期。

    二、物种或品种类型:选择玉竹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茎。别名:尾参。本地栽培品种为猪屎尾。

    三、种茎选择与整地

    l、繁殖方法:玉竹采用根茎繁殖。

    2、种茎选择。在收获时,从苗秆粗壮的植株中选取长度3厘米左右,无虫害、无黑斑、无麻点、无损伤、色黄白,顶芽饱满,须根多的侧枝作种,大小分开栽植。

    3、选地。种植地宜选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疏松、耕层深厚的砂质壤土或黄壤土。忌在土质粘重、贫瘠、地势低洼、易积水的地方栽培。忌连年,前作最好为豆科作物,可间种玉米。

    4、整地。秋季将土深翻30厘米,除净杂草和草根,让烈日曝晒。下种时整细整平,按1.5米开厢,做到“三沟”配套。

    四、移栽

    l、移栽时间:9月上旬前后,最迟应在寒露前下种。选晴天、土壤干爽时播栽。适时早播有利于高产。

    2、根茎处理。种茎在挖出的后当天切下或瓣下栽种,不能及时栽种的采用地窖或屋角沙藏,一层种一层细河沙,堆高30厘米左右,堆后每10天检查一次,剔除烂种。

    3、用种量。中等根茎每亩用种量250公斤左右。

    4、株行距及种植密度。行距为35厘米,株距12厘米规格移栽。

    5、移栽方法。用锄按上述株行距开沟移栽,深度5-6厘米,芽头同向,种茎摆平摆实,盖一层薄土后重施种肥。每亩用腐熟猪牛粪3000公斤、25%复合肥150公斤,撒满栽植沟,盖土3-5厘米。

    五、田间管理

    l、覆盖。产区冬季在栽种后,为防冻害、虫咬和减少杂草生长,用茅草或枯枝叶覆盖。

    2、除草。在翌年3-4月进入出苗期,应及时清除杂草。用手拔除,切勿用锄,以免伤根茎,导致腐烂。雨后或土壤过湿不宜拔草。一般除草3次,即4月、6月和8月。

    3、追肥。以有机肥为主,辅以少量化肥。如尿素、复合肥。苗期肥。出苗至出苗盛期,施多元复合肥,用量每亩35公斤,撒施。追施促根肥,用量为每亩尿素10公斤兑水选晴天浇施,以促进茎叶生长。

    4、及时排水。玉竹最忌积水,一般在雨季到来之前,要疏通畦沟,以利排水,做到畦面无积水。

    5、越冬管理。生长一年后的玉竹冬管重点是:仔仔细细一遍锄,扎扎实实一层粪,泡泡松松一层土。在10月至11月初,玉竹倒苗进入休眠期,应在11月中下旬清除杂草,培土覆盖“露头”根状茎,以每亩施腐熟猪牛粪或土杂肥1000-2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做冬肥分厢均匀撒施,盖土3-4厘米,做到碎、平、匀、干,整个厢面呈龟背形。

    六、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方法是清除田间病叶,减少病源,选用健壮芽,排水防渍,辅以化学防治。

    1、玉竹灰霉病。4月中旬始发,主要危害花蕾和叶。严重时,茎部受害。防治方法:清除落花和枯叶,喷施1:1:200倍波尔多液,可交替施用。

    2、玉竹黑斑病。5月至6月上旬始发,危害叶片和茎秆,叶片开始发黄变褐,逐渐向叶茎蔓延。有时叶片产生水渍状青色、白色不同颜色的病斑。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导致全株茎叶发黄枯死。防治方法:彻底清除病叶,疏通排水沟,降低湿度。喷施l:1:100波尔多液或用65%代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根茎消毒处理。

    3、玉竹根腐病。5-6月,地下根茎局部变褐、腐烂,叶柄基部变成褐色,基部烂尽,叶片枯死,根茎腐烂。防治方法:选无病害根茎,做好种苗消毒处理,窄分畦、深开沟,疏通排水沟。有效防治方法是轮作,忌连作。轮作期间可种黄豆、花生、玉米、红薯等旱粮作物。

    4、蛴螬。又名白地蚕,钻洞咬食地下根茎,破坏根部组织,最后倒苗而死。防治方法:90%敌百虫1000-1500倍浇注根部周围土壤或人工捕捉,或用6%密达配成药饵诱杀。

    5、蛞蝓。又名鼻涕虫,主要危害根茎,咬食嫩茎芽,最后叶片从根茎处倒下枯死。防治方法:降低田间湿度,土壤基部撒石灰或人工捕捉。

    七、采收与加工

    l、采收时间:以移栽后生长第2、3年的10月上旬采收产量最高,一般于9月份采收。

    2、采收方法。采挖时先割去地上茎秆,用锄头小心挖起根状茎,不要挖断,抖去泥土,将无黑斑、无虫害、黄白色芽的种茎选出后另行放置,作种用。

    3、采收标准。类圆柱形,黄白色,一般有3-4段主根茎,或多个侧根茎,主根茎较粗,有粘性,味微甘。洗去泥土,晾晒2-3天后,去须根,按长、短、粗、细挑选,分等级,干燥。

    4、玉竹切片。干燥的玉竹在切片前,以水浸泡,然后用专用刨片机进行切片,按大小等级或表皮进行分类摊晒,阴天进行烘烤,然后按类装箱,即为玉竹片。其程序为:原料→大小分类→粗晒→抛光(去土)→复晒→抛光(去须根)→湿润→袋装(保鲜)→切片→等级分类→晒干→包装封口→装箱→成品(大包10公斤1箱)。

    八、简易储藏

    干燥后的玉竹如不马上出售或切片,应置于室内干燥地方贮藏,同时防止鼠害、虫害和发霉。加工后的玉竹按10公斤/箱装于纸箱保存。

              

 

供稿:新邵县科技局 侯康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739-5363522

版权所有:邵阳市科技局 Copyright © 2011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6007413号
主办单位:邵阳市科技局 承办单位:邵阳市科技局
湘公网安备 43050202000153号 网站标识码:4305000054

主办单位:邵阳市科学技术局

联系电话:0739-536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