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湖南农业大学等单位承担的“沿洞庭湖粮食主产区农业面源污染物消纳减排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现场验收会会议在湘阴宾馆召开。会议由省科技厅农村处处长刘少君主持,省科技厅副厅长杨治平、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刘强、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符少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校长吴晓芙,以及来自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村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出席会议。
专家组对研究示范基地进行了现场考察,审阅了验收材料,听取了课题负责人刘强教授和核心基地负责人汇报,专家组一致同意该课题通过现场验收。
该课题自2008年启动以来,在湘阴、岳阳和华容等沿洞庭湖地区建立了核心试验区260公顷、技术示范区1600公顷,针对双季稻田、丘岗坡地、湖垸旱地、畜禽及水产养殖场的氮磷面源污染开展了消纳减排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构建了双季稻减污高产与生态拦截、丘岗坡地和湖垸旱地减污高产与生态拦截、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水产养殖减污高产等五大技术体系。核心区单位面积氮、磷肥投入量在前三年平均基础上减少20%以上,氮素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氮磷流失减少40%以上,旱地硝态氮淋失减少15%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40%;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率达85%以上;水产养殖饲料投入降低10.7%以上,水体氮磷浓度分别降低19.4%和16.8%以上;三年来,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0项,培养研究生20名,其中博士4名。
专家组一致认为本课题研究内容科学,技术创新与示范效果显著,全面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各项任务和技术指标,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了科技支撑,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