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竞争情报 > 竞争情报资源
分享到:
战略信息系统规划体系研究
  • 2011-06-03 00:00
  • 来源:
  • 【字体:    
1.引言
  随着国际经济集团化、一体化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竞争情报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它已成为企业及商品、资金、人力资源之后的第四个管理要素。许多现代企业都相应的建立了以信息系统为主导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外许多企业纷纷建立以管理信息系统(MIS)为核心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以便利用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来加强企业信息处理于传递速度,提高企业管理效率。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信息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急剧变化,传统的MIS已不能适应企业竞争情报管理的需求,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企业建立了一种新型的面向竞争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战略信息系统(SIS)。战略信息系统是从企业竞争的高度出发,充分开发信息资源,并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战略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统一。他能够帮助企业创造竞争优势或者抵消对手的优势。据统计,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的全球500强企业的前100企业和美国90%的公司拥有自己的情报机构和相应的竞争情报系统。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使战略信息系统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战略信息系统规划(SISP)成为最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这是因为SISP的成果是SIS后期开发过程中每一阶段的依据,SISP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企业最终是否能开发出一个有效的SIS,使企业从中获取竞争优势。Lederer 和Sethi将SISP定义为:识别出一套基于计算机的应用系统的过程,这套系统将辅助一个组织执行其业务计划并实现其业务目标。这一过程的结果是实现企业信息系统投资与业务目标的调配,或开发出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信息资源。这也是SISP与传统的信息系统规划(ISP)之间最显著的区别。具体来说,SISP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信息系统功能在组织内的整合;
  2) 支持对信息系统战略机会的识别;
  3) 确保对关键的系统应用分配足够的资源;
  4) 确保信息系统功能在每一层次支持组织的目标和活动。
  然而,不幸的是,目前许多企业的SISP过程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SISP的成功难于实现。Lederer 和Sethi通过对美国一些企业的SISP进行研究,发现这些企业的SISP主要存在着以下九个主要的问题:
  1) 难于得到最高管理层的承诺;
  2) 规划结果尚需进一步分析;
  3) 没有信息技术开发的培训计划;
  4) 规划的成功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带头人;
  5) 未能找到一个符合适当标准的规划小组组长;
  6) 没有足够的计算机支持;
  7) 忽视了计划的实施问题;
  8) 对IT部门的优势和弱势分析不足;
  9) 对技术环境的分析不足。

  以上这些问题既涉及到SISP所采用的方法,又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管理、环境等各方面的问题。因此不能把SISP过程简单视作按照某种方法所进行的若干个步骤的集合。 应该用一种综合的观点来看待SISP的整个过程,即在SISP不仅要重视方法的选择和采用,还应考虑到与SISP相关的企业内外环境因素,以及规划实施方面的要素等。

  2.SISP的体系框架
  King将SISP描述为一个由输入、处理和输出构成的开放系统。在这一系统环境中,各种输入(例如目标、资源、信息等)作用于预定的具体规划活动的处理。处理的结果是产生一份信息计划,其主要内容是对新系统所提出的一套建议方案。基于这一模型,Lederer和Salmela 提出了SISP的基础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这一理论框架由七个要素构成:(1)组织外部环境;(2)组织内部环境;(3)规划资源;(4)规划过程;(5)信息计划;(6)信息计划的实施;(7)信息计划与组织业务计划的调配。这七个要素相互作用并共同影响着SISP过程。
hspace=0
  在对外部环境这一要素分析时,Lederer和 Salmela指出供应商的趋向、客户偏好、新生技术、政府立法以及竞争者所采取的行动的变化都会影响SISP过程,使其变得更为复杂。此外,业务部门的信息密集度也是影响SISP的一个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
  内部环境主要包括组织的企业文化、组织规模、组织结构、管理风格,以及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地位,组织管理信息系统的经验,组织内部信息资源的分布,信息技术的成熟度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SISP的过程。此外,SISP的目标以及规划人员对规划目标达成共识的水平也是内部环境中的重要因素。
  SISP所需要的一项重要资源是管理者和其他专业人员在规划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他们的参与对SISP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他们的技能和经验对于SISP的成功也是一项宝贵的资源。另一个重要的资源是可以对规划过程进行管理的软件。最后,组织的业务计划也是SISP所不可缺少的资源。
  由此,Lederer和Salmela得出外部环境越稳定,内部环境越简单,规划资源越丰富、品质越高,规划过程的效率越高,规划效果也越好。
  规划过程主要指SISP具体方法的选择和执行。典型的比较正式的SISP方法都包括一系列定义明确的步骤和任务,规划者可以按照组织的具体情况对这些步骤和任务进行适当调整,从而形成自己的规划过程。规划过程直接影响到所生成的信息计划的质量。Lederer和Salmela提出规划过程的综合程度越高生成的信息计划越有用。典型的信息计划包括对当前信息系统和所建议的SIS在技术、竞争力、业务和组织方面的描述,以及对建议方案基本原理的分析。
  然而仅仅考虑以上这些要素并不能保证SISP的成功,因为组织往往不能成功开发出信息计划中所描述的信息系统,因此对信息计划的实施也是SISP的一个重要要素。例如工程实施的资源计划,监督计划实施的系统,以及最高管理层和用户在监督中的参与等实施机制都会增加系统实施的机会。而信息计划的质量则直接影响到计划实施的程度。

  SISP的最终目的是对组织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的一个表现就是实施后的系统与组织目标相一致,即信息计划实现了与组织业务计划的调配。因此,Lederer和Salmela把这种调配作为SISP的最后一个要素,并指出计划实施的程度越高调配水平也越高。此处需要指出的是,信息计划与业务计划的调配并不是评估SISP的唯一变量,信息计划的实施对组织的竞争优势、生产力、销售量、成本或利润产生的影响也可被用于对SISP的效果进行评价。然而,组织的成功并不仅仅取决于信息系统,因此利用这些变量难于实现对SISP效果的评估。

 
  3.SISP体系中的重要因素
  以上理论为SISP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框架,通过此框架我们可以看出,SISP由诸多层面所组成,每一层面又包括多个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了SISP的成功与否。然而,每一要素的作用并不是均等的,企业在实际的规划过程中也不可能关注到每一要素,或对各要素给予同等的注意力。因此,应该能够在这些要素中识别出那些对于SISP的成功与否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保证其在规划过程中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不同的企业,所识别出的重要因素各不相同。文献2通过对以前信息系统文献的分析,总结出了七个对信息规划最具影响的因素:
  1) 组织目标与信息系统战略的调配。无论组织采取何种方案进行系统规划,规划过程的首要条件是对该组织的价值体系、文化和组织战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一些研究者认为应该首先确立企业目标,然后将企业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目标。而另一些研究者认为应该对组织战略和信息系统战略同时进行开发。然而,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可以看出企业目标和战略与信息系统目标和战略的联结,是成功开发一个长期的信息系统计划的首要步骤。
  2) 规划过程发起的根本动机。由于信息系统计划必须以企业目标为基础,因此信息系统规划发起的根本动机就是要完成与实现这些企业目标。实际中,许多企业对SIS的开发只是一种为了赶上竞争对手而采取的模仿措施。这种模仿性的动机会使企业偏离其组织战略,进而失去原有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应该采取一种积极的策略,对未来的IT环境进行预测,并根据IT实现企业目标的程度确定企业未来的IT需求。
  3) 组织的成熟程度。大量研究表明,许多企业都能够制定出明确的企业目标和信息系统目标,但是却很少有企业能够积极地去完成这些目标。一个企业在建立一套稳固的企业目标后,是否能够积极地展开规划帮助企业实现这些目标,决定了这一企业的成熟程度。企业的成熟度是影响SISP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的内部环境因素。
  4) 开发信息系统计划所采用的方法。目前,关于SISP具体方法的讨论已有很多,然而,没有一种具体的方法能够适用于每一企业。因此,各企业要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规划方法,要考虑到企业的当前需求、当前信息系统的状态、规划阶段可利用的资源、企业发展阶段等因素。
  5) 确定IT投资优先顺序的体系。一旦企业在规划过程中识别出一系列潜在的信息系统应用机会后,下一步就是要建立一套对所建议的应用开发项目的价值进行测评的标准,此外,还需对项目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如项目成本的不确定性,实施的时间,以及无法实现预期利润的可能性等。各企业确定IT投资优先顺序的体系也是不尽相同的。许多管理者认为制定一套正规的确定各投资项目的优先顺序的结构化程序,会限制他们创造力的发挥。
  6) 对信息系统部门有效性的测评方法。规划过程的一项重要输出应当是一套能够对规划自身进行评价的工具或标准。然而,由于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计划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使得信息系统计划的评价往往难于实现。因此,可以先开发出一套对信息系统部门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的工具,进而推断出评价信息系统计划有效性的工具。
  7) 对实施计划的准备。调查发现,许多企业SISP失败的原因不是无法开发出一个具体的信息系统计划,而是无法将这些计划付诸于实施。而一项计划的价值只有通过实施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在SISP中不能忽视实施这一重要因素。实施计划应该是信息系统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施计划中应该对各项目实施的顺序、时间、所需资源、负责人等给予明确的描述。从而使SIS的开发能够顺利从规划阶段过渡到实施阶段。
  基于Lederer和Salmela所提出的开放的SISP理论框架,可以将以上七个因素加以整合,从而构成一个简化的SISP的概念框架(如图2所示)。
hspace=0
  其中,组织目标与信息系统计划的整合程度和促使企业进行规划活动的根本动机是这一框架的输入部分。这两项输入共同决定了企业的成熟程度,进而又决定了企业目标和规划动机如何转化为规划操作方法。规划过程主要由所选的实际的信息系统计划开发方法组成。规划过程就是要揭示出信息系统的应用机会。而过程的输出就是要选择一种确定这些应用机会优先顺序的方案,以及对信息系统部门,进而对信息系统计划进行测评的工具的定义和开发。最后,基于这两项输出就可以制定出实施计划了。

  需要说明的是,组织目标与信息系统战略的调配在Lederer和Salmela的理论框架中被作为最终要素出现在输出部分,强调SISP的最终结果是实现组织目标在信息计划中的整合。而在此概念框架中却将此要素作为输入项,强调企业目标要贯穿于整个规划过程,推动每项规划活动的开展。

 
  4.结语
  SISP是一项涉及到多方面因素的复杂工程,可以将SISP看作是一个由输入、处理和输出组成的开放的动态体系。而其中的输入、处理和输出阶段又分别由多个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相互影响,并且共同决定了整个SISP体系的性质和效率。本文首先介绍了一种综合的SISP体系框架,然后对这一体系框架中最具影响的要素进行了分析。本文力图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理解SISP,而不仅仅将SISP视作由某种特定方法所描述的一系列步骤组成的集合。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信息技术的战略作用也日益显著,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SISP已成为每个企业所必须进行的活动。SISP不仅涉及到信息技术、信息系统方面的问题,而且也涉及到战略管理领域的问题。因此,从一个广阔的角度来理解SISP的问题将是SISP成功的首要条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739-5363522

版权所有:邵阳市科技局 Copyright © 2011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6007413号
主办单位:邵阳市科技局 承办单位:邵阳市科技局
湘公网安备 43050202000153号 网站标识码:4305000054

主办单位:邵阳市科学技术局

联系电话:0739-536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