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分享到:
邵阳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文件名称: 邵阳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索引号: 4305000054/2017-00181  
公开目录: 规划计划 公开责任部门: 科技局
发文日期: 2017-11-16 公开形式: 依申请公开
生效日期 : 2013-01-08 有效期: 永久

邵阳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年)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后发赶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因此,科学编制全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对于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科技发展现状与背景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科技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科技发展的基础条件显著改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科技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人才培养明显加快,科技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一)科技发展的基础
1、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产值由2006年的3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60亿元,年增幅76%,累计实现高新技术总产值410亿元,实现利税42亿元。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2家。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玉新药业、维克液压、达力电源、邵阳纺机、汽附一厂、湖南信多利、科瑞化学等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2、创新成果突出。累计有17项科研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湖南省瓜类研究所的“雪峰蜜黄无籽西瓜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有145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科技进步奖。有100多项科技成果通过市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全社会特别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全市累计申请专利3438件,授权1551件。
3、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组织实施了国家科技部、湖南省科技厅和市级科技计划项目400个,其中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4 个,科技富民强县项目1个,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个,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4个,争取项目资金4000万元。市科技局累计投入项目资金1300万元。重点支持了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差别化涤纶短纤维纺丝关键设备研制”;邵阳维克液压有限责任公司的“PVH柱塞泵开发”;湖南玉新药业有限公司的“甾体激素系列产品开发”;邵阳市科瑞化学品公司的“高档甾体肌松剂罗库溴铵的研制”;邵阳市汽车附件一厂的“猎豹CP2轿车座椅骨架开发”;邵阳市达力电源实业有限公司的“DYG311型双头方型自动卷绕机研究与开发”等项目,累计新增产值110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重点培育优质稻、优质瓜菜、食用菌、奶业、金银花、玉竹、柑桔等,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300余项,推广面积500多万亩,农民增收3亿元。隆回超级杂交水稻攻关试验亩产872公斤,破全国亩产最高纪录。全市已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0个,各类农民科技合作组织1680家。建立了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如星火科技“12396”和科技特派员等。
5、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创新,有130多家企业与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企业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优质资源开展技术攻关,一批制约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得到突破,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成长。大力支持企业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出台了《邵阳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已经建成了纺织机械、液压工程、甾体激素、食品工程和绝缘纸等5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狠抓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邵阳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投入使用后为我市科技资源和科技信息的市场化整合与共享发挥了重要作用。
6、社会事业较快发展。围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在社会发展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科技工作。重点支持了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市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等进行疾病防治的科技攻关,取得一系列可喜成就。制定了科普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每年定期组织科技活动周、组织科技下乡、科技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7、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在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知识产权和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等方面有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市、县(市、区)两级政府的科技三项经费投入逐年有所增加,市科技进步奖励经费增加至40万元,3次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评选共评选出6人。项目管理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效能进一步提高。
(二)科技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技创新意识不强。从组织领导层面上讲,各级对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认识不够,科技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较为突出。从创新主体层面上讲,企业研发、吸纳科技成果的动力和能力不足,部分企业过分追求眼前利益,较少投入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科研资金,一些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科技成果难以在企业转化和推广应用。
2、企业创新能力薄弱。高新技术产业上规模、有实力的企业不多。全市各类企业有研发中心的只有13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数的1.5%。全市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品牌不多。据近5年来的专利数据统计,全市866家规模以上企业中拥有专利的企业只有200家,77%的企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
3、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一是政府科技投入增长缓慢。到“十一五”末的2010年全市政府科技投入的研发资金仅有1160万元,其中市本级330万元。二是企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绝大多数企业的研发支出未能达到销售总额的1%。科技创新风险投资体系尚未建立,金融信贷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4、科技人才短缺和结构不合理并存。科技人才总量少,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不相适用。科技人才的结构也不合理,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和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严重短缺,人才流失现象突出。
(三)“十二五”科技发展的背景
未来五年我市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资源、环境、人口的矛盾将加剧,面临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依存度加大,因此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未来五年我市科技发展的优势:有“十一五”期间科技事业快速发展所打下的坚实工作基础;有日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保障;有全市科技人员和在外邵阳籍专家学者组成的智力和技术支撑;有区位条件的不断改善、有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带来的历史机遇;有因高新技术发展引发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有国家调整产业结构、中部崛起战略和湖南省湘西地区开发的带动,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还有国内外科技合作进一步加强等。
二、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后发赶超,富民强市发展战略,以经济社会重大需求为导向,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力支撑优势产业发展,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以上。制造业和食品加工业技术水平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进入全省前列。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具体目标是:
1、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到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92345”总体目标,显著提升高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累计超过9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和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50家。
2、科技投入显著增长。基本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与风险投资为支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1.6%,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71%以上。全市财政科技研发经费投入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1.4%以上。
3、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全市专利申请年增长率保持12%左右,其中发明专利占10%左右,到2015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6700件。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励的项目达到150项以上。
4、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建成。组建30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争创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邵阳市食品工程技术中心,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基本建成,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
5、科技基础条件得到改善。整合资源,重点建设邵阳网络科技环境平台,充分发挥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网络科技信息、研究实验基地、自然科技资源等平台的作用,提高科技活动的保障能力,其大型科研仪器的利用率达到40%以上。
三、发展重点
(一)重点领域
 1、高新技术与工业领域。
突出先进制造、制药、新材料、电子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强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攻关与集成,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和新产品研发。
(1)先进制造技术。重点研制开发新型工程机械及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研制开发绿色环保型高温高压气流染色机、筒子染色机、大型化纤纺丝成套设备、特种纤维纺丝设备、先进高效的印染后整理设备、先进高效的前处理设备等先进的纺织机械产品;研制数控胶印机、高速折页机等高端印刷机械系列产品;研制锂离子电池及电动汽车电池制造设备;新型节能环保柴油机机体;高性能变阻尼气弹簧;中小型交流励磁发电机组;超高压绝缘纸板;高性能阀门以及其它高新技术产品。
(2)先进制药技术。重点开发化学药物清洁高效合成技术;天然药物有效成份提取与分离技术;现代药物制剂释放技术(缓释、控释、速释)与定向技术。开发医药中间体、新型化学原料药、新制剂、中药戒毒药物等,开发神经系统药物(抗癫痫病药、抗偏头痛药、抗精神病药)、兽用药等,大力发展中药深加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发金银花、玉竹、紫杉醇等中药提取物及中药保健食品。
(3)新材料。重点支持技术先进、环境友好、市场前景好的新材料研究开发项目,支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材料,提升产品档次的项目,进一步研究开发超薄玻璃、超白压延光伏玻璃、高光效稀土荧光粉、超高压绝缘板、新型高分子环保净水材料、陶瓷及硅等非金属材料和新型墙体材料等。
(4)电子信息。大力扶持大功率二极管、电容式触摸屏等电子元件和电源设备的发展。加快信息技术在工业、农业、商贸、金融等行业的推广应用,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加强电子商务技术研究开发,为建设数字邵阳提供技术支撑。
2、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领域。
利用高新技术对我市传统的食品、化工、纺织和造纸等产业进行改造和升级。进一步提高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食品。开发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型产品。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的生产。利用农产品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酒、奶、卤腊制品、肉类、罐头、糖果及豆制品。大力开发柑桔加工综合技术、柑桔皮渣综合利用技术、蔬菜和传统豆制品的深度开发技术等。大力发展方便食品:包括速冻食品、营养快餐和特色旅游食品。并立足邵阳现有知名品牌和优质产品,以名牌效应实施规模扩张。
(2)化工。重点发展基础化工、精细化工、农用化工,
大力推广应用高分子聚合物、农药新产品、高性能水性涂料
与助剂、新型金属表面处理剂、安全环保颜料与染料、矿物无机产品及农产品用精细化工新产品等,完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
(3)造纸。重点引进开发中高档纸和特色纸,开发高性能绝缘纸板。着力解决造纸工业高速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坚持减量化和资源再利用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节能减排降耗、清洁生产,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实现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
(4)纺织。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大规模推广新型纺纱、新型织造、特种织造等工艺技术,大力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纺织制造技术,大力发展技术性、个性化、功能性和绿色环保等高附加值产品。
3、 现代农业领域
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攻关与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1)加大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引进与推广示范力度。加强农业技术集成和配套,大力推广超级稻和优质稻,超级稻亩产实现900公斤。加大对优良品种引进、选育项目的支持,建立主要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库,发展工厂化育苗技术及种苗产业,建立起无公害苗和脱毒苗木繁育体系,以湖南省瓜类研究所为依托,建立瓜类和蔬菜种苗生产繁育基地,运用生物育种技术培育出一批农作物新品种。
(2)开展对乳业、竹松、果蔬、中药材四大农业支柱产业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和引进推广。围绕草食牲畜奶牛基地、楠竹生产加工基地、柑桔基地、中药材基地搞好科技规划和技术攻关。研究开发优质种公牛培育与奶牛快繁技术,奶牛专用饲料、牧草种植与高效利用、疾病防治及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开发奶制品深加工技术与设备。建设80万株柑桔无病毒容器育苗良种繁育中心,大力推广水果套袋技术、地膜覆盖技术和塑料软管滴灌技术;推广中药材优良品种和GAP栽培技术,突出抓好铁皮石斛、金银花、玉竹、玫瑰和黄花菜的产业开发。
(3)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研究开发安全优质高效饲料和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及设施,开发高效安全型兽药及器械,加强病害防治技术和药物研究、畜禽疫病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引进推广优质肉牛、优质生猪新品种、鱼类新品种和家禽新品种,逐步培育形成规模产业。
(4)大力发展现代林业。围绕退耕还林、森林生态保护和林业产业化开发开展林业科技攻关。研究开发农林生态系统构建技术,林草生态系统综合调控技术,森林火灾、病虫害特别是外来生物入侵等生态灾害的监测与防治技术,生态型林产经济可持续经营技术。加大对珍稀植物和动物的调查与保护。选育推广适合本地气候土壤的速生丰产林新品种和名特优经济林树种。
(5)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推广。重点发展果蔬、畜禽、水产和林木等农产品的加工、贮藏、保鲜、包装、储运技术和装备,积极开展农产品安全生产与标准化技术研究,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培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广应用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大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开展林产加工技术研究,搞好竹木功能性改良和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6)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节水技术、设施栽培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为全市种植业的集约化、规范化、高效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
技术支撑。建设优质稻、精品水果、中药材、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等科技示范基地。大力推广现代多功能农业机械,提高机械化水平。
4、资源与环境领域
以加强资源的科学利用和环境保护为目标,引进和开发新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实现清洁生产,提升环境质量。
(1)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在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利用上推广应用先进环保技术,降低水、能源、矿产等资源消耗水平,减少废气、废渣、废水排放量。加强贫矿尾矿资源及共生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开发矿产资源精深加工技术。
(2)加快节能新技术和环保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大力推广城市节水、农业节水、企业节水新技术。推广建筑节能、绿色节能照明等重点节能工程。重点开发新型节电、节油、节煤技术,发展高效清洁燃烧、工业余热利用、节能电器、节能电机、节能锅炉和新型节油柴油机等节能技术及产品,攻克水泥、石化、电力、汽车等行业的节能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
5、社会事业领域
开展医疗卫生、公共安全、减灾防灾等领域的科技项目研究与攻关,全面提升我市对公共灾害、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1)人口与健康。推广应用生育监测、生殖健康、生殖医药、器械和保健产品,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等新技术,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推进医疗卫生领域的科技进步,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相结合。加强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重点建设以心胸外科、脑外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骨伤科、肿瘤科等为龙头的重点学科。研究开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监控、预防、诊疗和康复技术,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霍乱、结核病等传染病的监测、预防。推广老年病防治、普外科、妇科微创技术、介入治疗技术,建立市县联网的远程诊疗和技术服务系统。
(2)减灾防灾与公共安全。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的技术支持。提高早期发现与防范能力,研究煤矿等生产事故、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和自然灾害及生物安全等的监测、预警、预防技术。建立气象、洪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数据库和综合信息网络系统,不断完善监测预报、灾害预防和应急反应救援三大技术系统和工作体系。强化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措施,逐步提高民居抗震安全水平。
(二)建设三大科技创新平台
重点建设研究开发平台、成果引进推广应用平台和人才交流平台,是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条件,是提高科技服务经济的能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
1、研究开发平台
根据我市优势学科和产业技术发展的需要,通过全面整合科研资源,推进科研资源开放共享,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运用共建共享的机制,建成区域科技基础条件保障体系。布局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展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机制,带动全市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
2、成果引进推广应用平台
加速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重点建设网络技术市场和技术咨询、项目评估、技术经纪、专利事务、无形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形成技术交易市场体系,突破转化瓶颈,疏通转化渠道,促进我市在比较优势领域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实现产业化。
3、人才培养和交流服务平台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有的放矢地抓好科技人员的培养和交流工作。全面提升科技人员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人才、实用技术人才、创新科技骨干和管理精英。重视科技人员的交流,用好用活科技人材,吸引海内外科技人才来邵创新创业。
四、 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市委、市政府成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定期研究科技工作,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建立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科技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制度,把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列入干部任期考核目标。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各级要协调一致,形成部门联动,共同推进科技进步。各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应担当起“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督促检查、搞好服务”的职能,积极做好科技发展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组织全社会的力量,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强大推动力。
(二)、加大科技投入
政府的科技投入是最为重要的公共战略性投资。各级财政要逐年增加科技投入,建立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市本级科技研发费用每年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积极组织科技项目,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的支持。引导和鼓励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基本建成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体系。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建立和健全公开、平等、竞争和择优的科技人才引进培养的新机制。落实国家、省、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鼓励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加大科技奖励力度,重点奖励对科技创新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支持培养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对科技人员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开展技术创新服务的予以政策支持。
(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发挥知识产权在科技管理中的导向作用,加大科技评价体系中的知识产权比重,把知识产权的拥有量作为评定科技计划立项及成果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增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全面启动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工程,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知识产权战略运用能力的企业。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整顿和规范知识产权领域的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知识产权意识。
(五)、大力推进科技合作
 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鼓励引导企业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原则,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开展技术引进、联合攻关、人才交流和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促进本地经济发展。
 (六)、加大科技创新宣传
倡导“敢为人先、勇于竞争、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活动得到鼓励,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创新典型和创新成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社会文化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739-5363522

版权所有:邵阳市科技局 Copyright © 2011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6007413号
主办单位:邵阳市科技局 承办单位:邵阳市科技局
湘公网安备 43050202000153号 网站标识码:4305000054

主办单位:邵阳市科学技术局

联系电话:0739-536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