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专家服务团对接绥宁“9大扶贫产业”,助力产业脱贫
近日,省派科技专家服务团在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特派团长、科技副县长王远亮同志的带领下来到绥宁。全团39个来自湖南农大、省农科院、省畜牧畜医研究所、隆平高科等单位的科技专家对接绥宁南竹生产加工、油茶、青钱柳、光伏发电、养猪、绞股蓝、蔬菜、杂交水稻制种、油菜9大重点扶贫产业,根据他们各自专业分别到64个贫困村开展科技产业扶贫培训,目前,已经开展各类专业技术培训59场,培训贫困人员6568人,为绥宁产业脱贫打下坚实基础,也为贫困人员带去了实用的技术。如水口乡曲溪村的贫困户在村委的帮助下,于2015年种植了200多亩红岩猕猴桃,由于缺乏种植技术,至今没有挂果,更谈不上收益,今年科技专家团根据贫困户的要求为他们举办了红岩猕猴桃种植技术培训班,使他们掌握了猕猴桃种植技术,今年的猕猴桃已经实现挂果。相信在科技专家服务团的指导下,绥宁的产业扶贫将会有更大的收益,乡村产业将会成为乡材振兴的主导力量!
新宁县科技专家组团服务 脱贫路上人才助力
近日,新宁县回龙寺镇塘尾头村唐海华家里迎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省城省农科院和湖南农大的教授,专程上门为唐海华家的烤烟、中药材种植等项目提供科技服务。今年以来,新宁县以科技专家服务团为平台,借力省专家人才优势,为全县贫困户脱贫提供科技支撑,走出了一条科技精准扶贫的新路。
调研摸底,摸实第一手资料。地处湘西南边陲的新宁县,是省级贫困县。近年来,该县持续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截至目前,仍然有83个贫困村5.8万人未脱贫。为提供农民群众和企业最急需的科技服务,让科技扶贫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新宁县做了大量细致的调研工作。该县组织人员深入乡(镇)、村和企业,通过走访、座谈、现场查看等方式,就全县贫困村的基本情况、潜在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情况、科技服务现状、发展规划及技术需求,以及重点企业、特色产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调查摸底,并对各种情况进行了归纳汇总。
组建团队,凝聚科技专家人才。一直以来,新宁县科技力量薄弱、科技人才缺乏、服务手段单一,难以满足地方产业的发展需求。为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该县成立了由科技副县长李先锋任团长、省农科院科技处副处长宗锦涛任副团长的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基本实现每个贫困村有1名科技专家联系开展技术指导和科技培训等工作。专家服务团根据专家们所从事的专业,设立了脐橙研究开发服务团队、茶叶研究开发服务团队、农产品种植加工研究开发服务团队、水稻研究开发服务团队、中药材种植加工研究开发服务团队,油茶种植、加工开发服务团队,畜牧、水产、蔬菜种植加工开发服务开发团队等7个专家服务团队。巧借外力,新宁县成功化解了科技扶贫的人才难题。
定向对接,科技服务精准到户。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与该县83个贫困村第一书记进行了技术需求和开发项目对接。省农科院副研究员宗锦涛等深入黄金乡、麻林乡、崀山镇所属11个贫困村,对这些村的中药材等农副产品种植、加工进行技术培训。湖南农大李大志教授等到脐橙主产区水庙镇、万塘乡、金石镇所辖贫困村的脐橙种植基地实地调研指导,省农科院研究员杨阳等对黄龙镇羊坪村、尹家村、跳石村进行茶叶栽培指导,省农科院研究员肖志杨等到对江乡、回龙寺镇所辖贫困村开展种、养技术等农村实用技术讲座培训,省林科院许彦明副教授等对高桥镇、安山乡、马头桥镇、丰田乡所辖贫困村进行调研指导、技术培训,对接油茶种植大户的技术需求。省农科院副研究员周立平、省生物机电学院副教授黄益鸿等对巡田乡、一渡水镇、靖位乡所辖贫困村进行摸底、乡村规划、技术需求调研,尤其在特色产业、种植、养殖等规模化的发展作出指导性的规划。
项目引领,科技服务结硕果。2016年以来,省科技专家服务团成员围绕新宁资源优势,对该县的茶叶、脐橙、中药材、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进行研究、开发和技术服务。先后有12个项目被省科技厅立项,成功申报省发改委“大湘西茶叶品牌专项”2个,建设湖南省第一个柑桔试验站,崀丰脐橙被农业农村部进行品种登记,崀山脐橙入围国家品牌计划——广告精准扶贫项目,新增粮食产能工程、万亩艾草基地及深加工项目加快推进。在对接企业的同时,该县按照“政府引导、企业牵头、专家支撑、农民主体”的工作思路,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基地+三区专家+农户”的科技服务模式,以企业为平台对接帮扶贫困户,有效促进和保障贫困人员的增收。
绥宁县科技扶贫结硕果
近日,绥宁县长铺子苗族侗族乡佘家村村民秦德彬在自己的猕猴桃地里除草,望着密密匝匝挂满技头的猕猴桃,他感慨万端。过去,他靠采摘野生的猕猴桃赚点小钱,而今他三年前栽培的红心猕猴桃3.5亩地已经全部挂果,去年他摘了700多斤,收入7000多元,今年预计每亩能产2000多斤,收入可突破7万元。秦德彬像喝了蜜一样,心里乐开了花。
佘家村是绥宁县贫困村,地形特殊,气候宜人,溪水长流,高山环绕,共有野生猕猴桃11300亩。野生猕猴桃每年为村民带来可观收入,被誉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
2015年,县科学技术局到该村实地考察,认为该村野生猕猴桃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要靠天“吃饭”,丰年时群众有收入,歉年时群众没有多少收入;为了改变这一格局,县科学技术局为他们引进了四川红心猕猴桃产业。一方面为该村广大种植户购买苗木、搭建棚架、还为他们请来湖南农大猕猴桃专家王仁才教授做技术指导;另一方面通过邮乐购等网络商务平台,为村民寻找销售渠道和消费市场;同时,该村还成立了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融入贫困户发展产业,达到脱贫目的;此外,该村投资15万元正在修建造一座冷冻库,为村民种植的猕猴桃冷藏保鲜。
通过几年的发展,目前该村红心猕猴桃种植已达210亩,丰产时可为全村带来500多万元收入。村民黎均民种植红心猕猴桃也尝到了甜头。他说,过去我种水稻要忙半年,但现在在教育科技局的指导下种植红心猕猴桃最多忙三个月,收益却比种植水稻高出20多倍,科学技术的确是第一生产力。
洞口县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专家解读“科技扶贫”
8月28日上午,洞口县委、县政府举办的脱贫攻坚讲习班在县人民大会场开班,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中华作动员讲话,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团长李逢振,来自全县334个村的村主任和驻村帮扶工作队900余人参加。开班仪式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廖军主持。洞口县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专家、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左家哺教授应邀为全体学员解读“科技扶贫”。
左家哺教授从科技扶贫起因即解读了1984年9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主要精神;介绍了科技扶贫的由来即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为贯彻落实这个文件精神,1986年成立科技扶贫领导小组并设科技扶贫办公室,明确主要职责、目标、任务和组织方式,科技扶贫专项实施及其效果;接着解读了1986年8月25日湖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关于加强科技扶贫工作的意见》和2016年4月27日湖南省科学技术厅制定的《湖南省科技扶贫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和任务与目标;最后,从科技素养、自然条件、技术适用和预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科技扶贫必须注意和谨慎“技术性操作”要领问题。报告结束后,与会领导和全体人员以持久热烈的掌声表示赞肯。
参培人员纷纷表示,通过聆听左家哺教授对“科技扶贫”的解读,进一步提高了自己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识,坚定了信心。在今后扶贫工作中将依托县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的专家智力资源发展产业,充分发挥科技在脱贫攻坚任务中的支撑作用。
科技部组织专家来湘开展第六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验收现场考察
8月19日至24日,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地方处童海燕率专家一行5人,赴我省怀化、湘西、常德开展第六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验收现场考察。怀化市委书记彭国甫、湘西州政府州长龙晓华、常德市委书记周德睿以及园区所在县(区)负责同志分别参加了考察汇报会,省科技厅有关人员陪同考察。
期间,专家组采取现场考察、听取汇报、质询了解等方式,先后深入考察了怀化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怀化九丰现代农博园、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德农牧业、德人牧业、金健米业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主导产业和园区内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才等创新资源聚集情况,并先后在怀化市、湘西州、常德市召开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验收现场考察汇报会,听取各园区建设专题汇报,并对各园区建设和下一步思路提出了要求和具体指导意见。
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此次湖南参加验收现场考察的第六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各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园区建设有方向、产业有特点、模式有创新、发展有潜力,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创新创业活力显现,在脱贫攻坚中具有深远意义,成为了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专家组要求,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要结合自身建设特点,提炼总结园区建设的科技创新成效、产业发展特色和经验做法,确保在下一步的视频答辩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