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科技资源 > 电子期刊
分享到:
电子期刊2018年2月刊
  • 2018-02-27 10:06
  • 来源: 市科技局
  • 【字体:    
总第214
(2018年2月26日)
        邵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                 电话:0739-5225410
        邵阳科技信息港                    网址:service.syinfo.ac.cn
        地址:邵阳市东大路554号                 邮箱:qbs-lcl001@163.com



落实创新引领战略成效显 省科技厅将给予这些地区享政策、项目、资金支持

为鼓励各地干事创业,推动形成主动作为、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2月3日,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17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予以表扬激励的通报》,对2017年度深化“放管服”改革等工作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市州、县市区和园区予以通报表扬。此次表扬激励的事项包括17大项28小项,省科技厅将对落实创新引领战略等政策措施成效明显的市州给予政策、项目和资金方面的激励。

长沙市、株洲市、怀化市积极实施创新引领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构建完善创新发展支撑体系等工作成效明显,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好。省科技厅2018年将优先支持上述3个市行政区域内1家符合条件且发展基础好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或优先支持其行政区域内1家符合条件且发展基础好的产业园区转型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或优先支持其行政区域内1个符合条件的重大科技项目立项为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安排经费1000万元;或优先支持其行政区域内1家符合条件的单位建设省重点实验室或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排经费200万元。

长沙市、衡阳市、常德市改善地方科研基础条件、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及落实科技改革与发展重大政策上成效好。2018年,省科技厅在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和省技术创新引导专项的因素分配法资金分配中对上述市予以增加1个权重数;或优先支持其行政区域内1个符合条件且发展基础好的县市区建设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县,分3年滚动安排经费1000万元;或优先支持其行政区域内1家符合条件的单位培育建设省众创空间或星创天地,安排经费100万元。

湘潭市、郴州市年度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目标完成率较高。2018年,省科技厅将对湘潭市和郴州市择优给予1项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支持,经费不低于200万元;或在省技术创新引导专项的因素分配法资金分配中予以增加1个权重数;或优先支持其行政区域内1家符合条件的单位建设省创新团队或平台,经费不低于200万元。

长沙市、株洲市、常德市、益阳市、永州市、怀化市落实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工作成效明显,在专利申请增长和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方面成绩优秀。省知识产权局对上述市从2018年知识产权战略专项中安排一定经费进行奖励,并按程序择优以项目形式给予倾斜支持,在按因素分配法分配专利资助经费时适当增加权重数,总支持额度500万元。


邵阳市地震局及时传达2018年全省地震系统工作会议精神

2月6日上午,邵阳市地震局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学习传达2018年全省地震系统工作会议精神,会议由局长吴伟奇同志主持,市地震局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会议。

吴伟奇局长在会上首先传达了2018年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和全国地震局长会议精神,之后重点传达学习了省地震局燕为民局长所作的工作报告。燕局长报告在回顾2017年工作时对邵阳的工作进行了肯定,对我省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把握准认识清,对2018年工作部署目标明确,聚焦主责主业,以改革创新促发展,对我市今后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对燕局长报告中具体点到我市的工作任务,同志们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2018年全市防震减灾工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为指南,以贯彻落实2018年全省地震系统工作会议为抓手,不断推进我市三大工作体系建设。一是各县市区要按照市编发[2016]108号文件要求,确保机构改革后地震工作有牌子、有人员、有经费、有措施;二是要切实加强台站的管理,优化台网,聚焦主责主业。各县市区要根据本地实际制订和完善群测群防工作站管理办法;三是要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做好应急准备工作。依据新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各县市区要将抗震设防要求确认审批进入当地政务中心规范办理,稳步推进农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四是要加强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做好全省、全国防震减灾知识竞赛参赛准备,以多种形式做好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宣传活动;各县市区每年至少要创建一所示范学校、示范社区。五是加紧落实市政府常务会议精神,市地震局要加快省级防震减灾科普基地筹建工作,完善增设应急避难场所标识牌和组织一次大型综合应急演练。

吴伟奇局长在会上要求同志们,一是要深刻领会这次会议的精神实质,二是要将本次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2018年的实际工作中去,并将有关内容融入到即将召开的全市科技(地震)工作会议中,尽快传达到县一级地震部门。

传达会议精神后,接着进行了2017年年度考核。之后吴局长又对即将到来的春节期间如何做好大祥地倾斜台值班和其他有关注意事项进行了强调,提出了要求。   


邵阳市2018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活动在新宁县水庙镇举行

.

谢跃斌副局长带队发放各类科技技术书籍

市直6个单位现场捐赠

“有竹鼠养殖技术的书么?”“还有养殖黄鳝的书么?”科技咨询台前不时传来老百姓的询问声,这一幕发生在2018年2月5日新宁县水庙镇。

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的“2018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于2月5日在水庙镇文化站举行,由市县30个单位为百姓送来科技宣传、医疗卫生、法律援助、文艺汇演、赠送春联等方面的服务。在活动现场,市科技局等6家单位还分别向水庙镇6个村点对点资助2万元现金。

市科技局谢跃斌副局长带领市农科院两位专家、县教育科技局两名干部、县林科所一名技术人员与市科协、县科协负责科技下乡,在活动现场发放30余类关于种植、养殖技术的书籍200余册,活动开始不到半小时,各类书籍就被发放一空,于是就出现了文中开关的一幕。在咨询台前,市农科院的专家耐心解答老百姓提出的各类问题,专家还与老百姓互留电话,方便今后在农业生产遇到问题时联系。


新邵县召开农村星火科技12396工作会议

2月6日,新邵县科技局召开2017年度农村星火科技12396工作总结会议,县科技局主要领导、县农村星火科技12396专家团全体成员及县12396工作站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会议通过了《新邵县农村星火科技12396专家服务团特聘专家管理考核办法》,听取并审议了《2017年农村星火科技12396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计划》,表彰了先进,与会专家就12396工作深度推进做了发言并提出建议,县科技局局长郑江南做总结讲话。

会议一致认为,县农村星火科技12396工作发挥专家团队的核心作用,创新服务方式,通过互联网+、专家咨询、样本诊断、现场答疑解难、科技培训与新技术推广,为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群众提供快捷有效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17年,新邵县农村星火科技12396专家团队新增专家5人,共有专家20人。专家们发挥专业特长,广泛开展农作、植保、水产、畜牧、园艺等领域专业服务,共为农民群众提供有效技术服务387次,其中上门技术服务187次,样本诊断9件,电话咨询服务169次,举办技术培训22期,培训1380人次,共解决技术难题320个。 


邵阳市地震局部署节后工作

2月22日上午,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邵阳市地震局召开办公会议部署节后工作,会议由局长吴伟奇同志主持,市地震局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会议。

吴伟奇局长首先向全体干部职工致以新春的祝福和节日的问候,同时也要求大家在欢度春节佳节后,尽快从休假氛围中走出来,收心归位,以崭新的面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当中。吴局长对今年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他强调2018年工作要以落实全省地震系统工作会议精神为抓手:一是加紧做好2018年全市科技(地震)工作会议筹备工作;二是上半年组织开展一次大型综合应急演练;三是做好示范学校、示范社区的申报工作;四是做好“5.12”防灾减灾日等宣传工作;五是加快省级防震减灾科普基地建设;六是积极筹备办公室搬迁工作;七是做好扶贫、新农村建设等其他工作。会上将这些工作逐一分解到各科室,并责任到人。

吴局长要求大家新的一年工作早部署早谋划早行动,要积极主动,不能等、拖、懒。会上还就上班纪律、财务制度等规章制度进行了强调,会议中正好碰上市纪检会抽查节后上班,市地震局得到了表扬。


童旭东赴湖南大学看望谭蔚泓、罗安两位院士

2月23日上午,省科技厅党组书记童旭东一行人前往湖南大学看望谭蔚泓和罗安两位院士,与他们亲切交谈,并致以新春祝福。

在两位院士的带领下,童旭东参观了分子科学与生物医学实验室和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位院士对省科技厅长期以来对他们科研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向童旭东介绍了自己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和已取得的成果,表示将继续为湖南的科技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们对科技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随后,童旭东与两位院士座谈交流。他强调,省科技厅要加大对湖南大学所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湖南省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大力推动科技成果在湖南转化。同时,要充分发挥湖南大学在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的核心支撑作用,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创新科技资源,打造一批本土的“标志性”重点科技工程。要做好顶层设计,利用基础研究培养人才,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上的瓶颈,推动民生产业的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739-5363522

版权所有:邵阳市科技局 Copyright © 2011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6007413号
主办单位:邵阳市科技局 承办单位:邵阳市科技局
湘公网安备 43050202000153号 网站标识码:4305000054

主办单位:邵阳市科学技术局

联系电话:0739-536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