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科技资源 > 电子期刊
分享到:
电子期刊2016年1月刊
  • 2016-01-31 16:45
  • 来源:
  • 【字体:    
总第189
(2016年1月31)
        邵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                 电话:0739-5225410
        邵阳科技信息港                    网址:service.syinfo.ac.cn
        地址:邵阳市东大路554号                 邮箱:qbs-lcl001@163.com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落户”邵阳

    本报讯  1月5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12月29日国家科技部公布的第七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名单,我市位列其中。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将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科技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化与均等化、农民创业致富提供一个全新的示范与试验平台。我市也因此实现了国家级园区“零”的突破。

    2001年以来,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等六部委在全国分六批建立了164个国家园区,我省有8个,而邵阳没在其中。2015年9月,我市启动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工作,在省科技厅指导与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科技局与大祥区共同努力,有序、有效、有力地做好创园各项工作。在园区评审的最终环节视频答辩中,邵阳取得全国第一的好成绩。

    据了解,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由核心区、示范区与辐射区组成,核心区位于大祥区板桥、面铺乡和城南街道办事处;示范区为大祥区除核心区外的其他区域,以及双清、邵阳和隆回等县市区部分区域;辐射区覆盖我市的其他县市区,以及邻近的娄底、怀化、永州、广西桂林等周边地市。

    园区未来发展立足农业与科技资源,围绕果蔬、花卉苗木、健康养殖、物流加工等四大特色优势产业,遵循“保住绿水青山,引来金山银山”的理念,构建“政府引导、科技引领、企业运作、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运作机制,完善农业产业链条,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成果转化水平,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园区打造为高效高值农业产业综合体,实现对内总部效应与对外互动效应,引领邵阳农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市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

    园区建设期为3年,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为全面建设阶段,2019年以后为巩固提升阶段。
 

 

三一投资20亿,打造“众智新城”

    2016年1月12日上午,三一众智新城暨“三湘汇”启动仪式在三一集团众创大楼隆重举行。

  三一集团为推动落实“中国制造2025” 和“互联网+”国家战略,应对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投入20亿元,以创建国家级创新创业示范园区为目标,积极推动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智能制造产业加速器、企业总部基地等项目建设,建设和运营一批重点产业支撑平台,引进、孵化300家以上企业,力争实现年产值超300亿元,培育10-15家企业在新三板或创业板挂牌上市,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产业集群。

  通过近半年的孵化服务体系筹备和招商工作,众智新城项目一期12000平米,已经登记入驻了近40个智能制造和互联网初创企业团队,目前已经具备开业迎宾的条件。

  三一集团将利用自身在智能制造、国际化、资本化、互联网方面的优势,助推企业发展。首先,入驻企业员工可以共享三一园区餐饮、宿舍、交通等配套设施。其次,入驻企业还可以共享三一集团的试验检测平台及设备,降低研发成本。第三,还可以共享三一市场渠道,共享三一的国际合作通道,三一将利用自身的国际化优势资源,帮助企业迅速“走出去”。在孵企业的产品,将优先作为供应商纳入三一集团供应链体系。第四,三一现有的金融板块,可以为创业者提供贷款、担保、融资、上市辅导等服务。优秀创业项目直接入选正在筹备的三一创业投资基金后备库。第五,企业还可以申请三一高管团队担任创业导师,给予辅导和提供天使投资。为支持入驻众智新城企业发展,三一集团联合省市区政府发起的规模为3.5亿元的三一创业投资基金,目前正在筹备之中。

 

2015年“湖南十大科技新闻”揭晓

    近日,由院士专家担任评委、湖南省科技新闻学会组织评选的2015年“湖南十大科技新闻”在长沙揭晓。
    1、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启动建设。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建设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若干意见》。部际协调领导小组会议原则通过示范区10年发展规划纲要。科技部与省政府启动新一轮部省会商机制。
    2、“天河二号”获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六连冠”。
    3、国内首条中低速磁悬浮线路在长沙试运行。列车由中车株机公司牵头研制,是我国第一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磁悬浮列车。
    4、由湖南农大牵头主持的南方现代粮油生产科技示范工程全面启动。湖南省首次发布5个可以大面积推广的优质杂交稻新品种。
    5、中车株洲电机公司成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并首次应用于高铁动车组,通过整车线路运行考核。
    6、湖南6个智能制造项目获得国家支持。工业机器人及3D打印两个国家工程实验室落户湖南。湖南首款工业机器人面世。
    7、湖南获得25项国家科技大奖。“天河一号高效能计算机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8、湖南科技大学万步炎教授领衔研制的“海牛”深海钻机在南海海试成功。
    9、中车株机公司研发的新一代大容量石墨烯超级电容问世,比能量密度提高1倍,代表目前世界超级电容单体技术最高水平。
    10、湖南新增7名院士,为历届两院院士增选中当选最多的一次。

 

新邵县召开农村星火科技12396工作总结会

   

    2016年1月20日,新邵县科技局召开2015年农村星火科技12396工作总结会,到会的有市星火科技12396中心领导、14名县星火科技12396专家和县星火科技12396工作站工作人员。会上县工作站负责人做了PPT“新邵县2015年农村星火科技12396工作重点镜头”回放,县科技局分管领导做总结讲话,各位专家做了总结交流发言,市农村星火科技12396中心领导和县科技局局长分别做了重要讲话。近年来,新邵县农村星火科技12396工作在市12396中心站的直接指导下,在县内各成员单位鼎力支持和配合下,充分发挥12396专家团队作用,以农业科技服务“三农”为宗旨,依托农村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服务效果,拓宽服务范围,为农民群众提供快捷有效的技术和信息服务,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做了大量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2015年,市、县、乡农村星火科技12396专家团队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分工合作,做到乡镇技术团队能解决的问题在乡镇内解决,乡镇不能解决的由县专家解决,县内专家不能解决的报省、市农村星火科技12396中心专家解决,对农民诉求不敷衍,准确高效地提供技术服务,全年市、县、乡星火科技12396专家共为农民群众提供技术服务303次,其中免费上门答疑解难116次,样本诊断12件,电话咨询服务153次,举办技术培训22期,培训1235人次,共解决技术难题257个。

 

邵阳市科技局开启“产业扶贫”序章

    1月19日,邵阳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段邵宁率省瓜类研究所、市农科院和食品研究所专家来到武冈市安乐乡东庄村,开启“产业扶贫”序章。
    东庄村为市科技局驻村帮扶点,全村人口856人,贫困人口199人。该村为山地丘陵地形,耕地面积500余亩,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村集体经济空白。
    市科技局2015年5月派出扶贫工作组,通过调查摸底、走村入户,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制定了三年帮扶计划。2015年为“基础建设”年,该局安排资金6万元,在村中竖起24盏新型太阳能路灯;多方筹措资金50余万元启动了1380米通村水圳整修工程;修葺了村文化宣传栏;开展了“一进二访”结对帮扶活动。
    2016年为“产业扶贫”年,市科技局邀请省瓜类研究所、市农科院和食品研究所专家实地查看村容地貌、土壤水质,组织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与专家现场座谈。了解到不少农民有多年种植西瓜的经验,省瓜类研究所副所长邓大成当场表态,愿意无偿提供该所最好的种子并定期上门服务,以提升产品附加值,可视情况在当地建立试种基地。市农科院和食品研究所专家也与该村达成了优质稻、紫淮山、紫薯等项目合作意向。
    段邵宁表示,“产业扶贫”是东庄村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村支两委要坚定信心、当好“领头雁”。农村是农业专家施展才华的最好舞台,也是检验农业科技成效的最佳平台,希望农业科技工作者扎根农村,实现人生价值,创造社会价值。
    座谈会后,段邵宁一行查看了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走访了7户特困群众,并为其送上新年慰问金。

 

市科技局新滩社区开展“春风行动”

    1月26日上午,市科技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刘泽球,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吕旭强一行深入 “三联二访一帮”联系点北塔区新滩镇新滩社区,真情开展“春风行动”。

    社区会议室,刘泽球代表局党组向社区干部群众代表介绍了我局2015年“三联二访一帮”活动开展情况,并为大家送去新春祝福,为8户困难群众派发了“春风行动”红包。之后,刘泽球、吕旭强分别到困难群众家中走访,了解家庭收入和春节物资储备情况。

 

邵阳市地震局领导看望慰问退休老同志

    1月28日,邵阳市地震局匡建群副局长带领机关有关负责同志,看望慰问我局四位退休老同志,代表地震局向老同志致以亲切的慰问和新年的美好祝愿。
    在退休老同志家中,匡建群亲切询问了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向老同志介绍了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取得的进步,感谢他们为防震减灾事业作出的贡献,祝愿他们身体健康、生活幸福、新春愉快。
    几位退休老同志纷纷表示,感谢组织上的关心,他们虽已退休,但一直关注着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也为我市防震减灾工作近年来取得的成绩而感到欣慰,希望邵阳市地震局全体同志再接再厉,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成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739-5363522

版权所有:邵阳市科技局 Copyright © 2011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6007413号
主办单位:邵阳市科技局 承办单位:邵阳市科技局
湘公网安备 43050202000153号 网站标识码:4305000054

主办单位:邵阳市科学技术局

联系电话:0739-536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