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83期
(2015年7月31日)
邵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 电话:0739-5225410
邵阳科技信息港 网址:service.syinfo.ac.cn
地址:邵阳市东大路554号 邮箱:qbs-lcl001@163.com
省科技厅赴邵阳市现场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
6月30日,省科技厅副厅长杨薇率高新处、科技条件与基础研究处、农村处、成果处相关负责同志,到邵阳市现场办理省人大代表、湖南广信工业纸板股份有限公司魏冬云提出的《关于支持特高压输变电绝缘材料重大核心技术研究及应用的建议》、《关于支持组建国家级高端绝缘材料研发平台的建议》和省人大代表奉稳香提出的《关于“隆回金银花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列入省重大专项的建议》。邵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辛建平、市政府副秘书长杨一丁和市科技局局长段邵宁等同志参加了现场办理活动。
杨薇一行不畏酷暑,深入湖南广信工业纸板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和该公司的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实地察看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情况。
座谈会上,省人大代表对其建议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三个职能处室的同志,对建议案中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实答复,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明。
杨薇副厅长感谢省人大代表对我省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她说,代表的建议内容丰富、质量很高,省科技厅将加强服务、强化协同、积极推进建议事项的落实,有些建议事项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吸纳,对于超出科技工作职能范围内的事项,会主动向有关部门反应、推动落实。两位代表对各自建议的办理情况表示满意,认为省科技厅创新人大代表建议案办理方式,由厅领导带队,现场与代表沟通,商讨建议办理意见和措施,推动答复办理向落实办理转变,是我省科技工作的重大改革。
市科技局举行农村科技服务工作座谈会
近日,市科技局、市科技情报所组织我市15名在种植、畜牧、植保、食品加工与农产品开发等领域有建树的专家和农村农业信息化基层站点的代表,就如何打通科技惠农最后一公里进行座谈。
12396是科技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统一开通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公益热线,面向“三农”开展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我市于2008年启动,依托市科技情报所成立了市12396科技服务中心,开通了两条12396服务热线,在12个县市区成立了12396工作站。自2011年省科技厅主导湖南省开展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工作以来,我市在有条件的乡镇积极建立了农村农业信息化基层站点65个,承接以互联网为主导的湖南省农村农业信息化平台服务,建立农村农业信息传输的双向通道。
座谈会讨论要求通过12396热线、QQ群微信群、信息化平台等解答问题;到现场指导;开展集中培训。每项服务将由科技局按相关制度给予补贴。市科技局将根据12396服务中心电话、网络记录、农村科技服务群记录、专家个人的报表与总结材料以及回访服务对象等方式进行考核。
省林科院专家来洞口县进行科技服务工作
7月3日,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竹类研究所丁定安书记、孙晓东副所长率领科技人员一行五人,来到我县的龙头企业湖南旺正新材料有限公司进行科技服务工作。省农科院专家在公司的竹地板车间生产一线听取了生产技术人员关于目前的竹地板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情况的介绍,并与企业相关人员进行了生产技术、新产品开发、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探讨。
县科技局对科技人员开展企业科技服务作了三点建议:一是希望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的科技人员能够为企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希望院企开展产学研合作,争取各方的项目支持,以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三是希望通过目前的科技服务来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支撑,实现互利互赢。省林科院的科技人员也表示希望通过长期的科技服务与科技合作,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科技支撑和价值。
湖南农大畜牧专家来新邵县开展技术服务
7月9日,湖南农业大学畜牧专家张佩华教授来到我县巨口铺镇蒋家排村山羊养殖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山羊养殖科技示范户扬伟从事山羊养殖已有多年,目前养殖规模600多头。主要品种为波尔山羊、黑山羊。张教授详细了解山羊养殖情况。就山羊品种更新、繁育技术、标准栏舍建设、养殖技术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通过技术指导,提升了山羊养殖水平。在张教授的指导下,扬伟计划投资60万元,建标准栏舍,扩大养殖规模,更新品种,打造新邵县最大山羊养殖基地。
邵阳宝庆精神病医院获国内领先科研成果
7月15日上午,邵阳市科技局组织召开了由邵阳市宝庆精神病医院承担完成的“氟哌啶醇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涨落图影响”项目科研成果鉴定会。来自湖南省湘雅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及邵阳医专等省内同行业权威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听取了该项目完成情况汇报,审阅了鉴定资料,并在充分质疑提问和讨论的基础上,一致评定该项目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邵阳市宝庆精神病医院针对当前我国在对药物干预情况下各种神经、精神疾病脑涨落图变化研究少进行选题,于2014年3月开始科研设计、立项并成立以副主任医师、业务院长莫迪为项目负责人的科研团队,使用脑涨落图仪对符合要求的分裂症患者进行氟哌啶醇干预前后脑内神经递质变化。通过完成35例对比研究发现,氟哌啶醇短期(6天)治疗精神分裂症引起去甲肾上腺素功率下降,而对多巴胺功率无明显影响。该结果系国内首次发现,对探索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理和典型抗精神药物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专家们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具有推广应用前景和较好社会效益,
鉴定会上,各专家和市科技部门领导建议扩大样本量,研究氟哌啶醇长期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功率有无明显影响。项目负责人表示,今后他们将更加注重与专家们联络交流,认真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在项目研究成果上取得更大突破。
新邵县打造紫玉淮山特色农业
紫玉淮山是增城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最新选育的淮山新品种,因其肉质紫红色而得名。其外长粗长,长度100cm,直径6cm,重量每根2至3.5公斤,肉质紫红色,口感好,营养丰富,药食兼用,市场销路好。2013年我县返乡农民工谢水源放弃优越城市工作,回家创业,成立了新邵县紫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从事紫玉淮山特色农业开发。公司2014年在潭府乡上潭村建立了300亩紫玉淮山基地,在他的带领下,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动农民参与紫玉淮山的种植,形成了种植、营销产业链。今年发展到600余亩,并辐射到潭溪等其他乡镇。种植紫玉淮山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是农民短、平、快致富项目。植紫玉淮山平均亩产3000斤左右,公司收购价每公斤10元,农户每亩产值15000元,纯收入8000左右。预计2015年全县紫玉淮山产量达到90万公斤,产值近1000万元,形成了规模特色农业。
新邵县科技局成功引种超甜玉米新品种
新邵县严塘镇湖城村是我县超甜玉米种植基地,近几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50左右。作春玉米和秋玉米栽培。该村种植超甜玉米已有10多年历史。从2000年开始,先后从华中农业大学引进华甜1号、华甜2号、华甜玉3号,从北京宝丰种业引进美珍204.。这些品种普遍表现品质好,但产量不高。因此,经济效益还不十分明显,超甜玉米还有潜力可挖。以华甜玉3号为例,平均亩产合格商品青果穗3200个左右,平均单果穗重0.4斤,亩产量1280斤左右,市场销售均价每斤2.5元,亩产值3200元左右,纯收入3000元左右。因此,农民普遍要求更换新品种,引进产量更高的玉米品种。为此,通过详细了解,今年初新邵县科技局从北京四海种业有限公司引进 超甜玉米新品种“双甜318”,作春玉米栽培取得成功,共试种5亩,平均亩产青果穗3100个左右,单果穗平均重0.7斤,亩产量2170斤,亩产值5420元,纯收入5200元左右。与华甜玉3号相比,亩增产900斤左右,增收2200元。作秋玉米栽培正在试种当中,2016年计划在严塘镇大面积推广。
邵阳市葡萄专家绥宁指导生产
7月16日上午,邵阳市农村农业信息化暨12396专家服务团队成员袁响林,来到绥宁县长铺子苗族乡川石村“益农葡萄园”指导生产。
袁响林是湖南省第三届袁隆平科技奖得主,现为邵阳市大祥区新民生态有限公司总经理,有着20多年葡萄种植经验,葡萄种植技术娴熟。在市科技情报所刘所长的带领下,袁总一行驱车来到川石葡萄园。专家边走边看,不断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你这里基本上都没有套袋,这是一个最大的缺点,葡萄套袋可以预防病虫害”。“这里有“房枯病”,葡萄一粒一粒地干,必须马上打药”。“你这里全部用这种钢丝,容易掀翻,薄膜不耐用”。“你们绥宁竹子多,用小竹子做支撑更好”。葡萄园主反映,“温克”葡萄品种一熟就容易坏,熟一点坏一点,很伤脑筋。袁总查看后指出,“(葡萄)架子太低,如果明年结果部位要抬高,可以说损失基本没有。必须达到一米以上,我们现在结果部位是一米二。因为一米以下坐果,在空气中的带病率是相当高的”。葡萄园主请专家看看夏黑葡萄。袁总看后说:“你这里是霜霉病没有治好,现在还可以补救”。并把补救措施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园主,园主边听边记,受益良多。最后,专家提出整改措施,采取“架位抬高、清园、套袋、疏果、预防疾病”的方法,就可以减少病虫害、提高经济效益。在离开葡萄园时,专家将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了园主,交待生产中遇到什么问题直接打电话,他一定毫不保留地帮助解决。
市科技局举办第二期“三严三实”专题党课
7月16日下午,市科技局第二期“三严三实”专题党课如期举行,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刘泽球结合学习体会和自身经验,与广大党员干部畅谈《严以修身是“三严三实”的根本》。专题党课上,刘泽球从为什么、修什么、如何修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严以修身的真谛,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做到严以修身。局党组中心组成员、局机关全体党员、二级机构负责人参加专题党课学习。
副市长李志雄为科技工作加油鼓劲
7月20日上午,副市长李志雄一行冒着酷暑、轻车简从来到市科技局办公楼,看望广大科技管理工作者,与大家亲切交流,为邵阳创新发展加油鼓劲。
科技局会议室,李志雄认真听取了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段邵宁的半年工作报告和其他党组成员的情况介绍。李志雄边听边记,碰到重要情况时邀请发言人作详细介绍,一些问题还和对方进行了“激烈”的探讨,一些“有力”的回应赢得参会者阵阵掌声。详细了解情况和广泛深入交流后,李志雄表示,一要高度肯定市科技局的各项工作,市科技局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在项目争取、成果转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成绩;二要正确对待面临的诸多困难,由于历史和客观原因,邵阳存在科研投入不足、科技人才缺乏、创新意识薄弱、县市区科技局撤并等问题,越是如此越要面对现实、立足实际,开创科技工作崭新局面。李志雄强调,科技部门要高效抓好“十三五规划”编制、绩效考核、班子团结、廉政建设等日常工作,要突出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科技示范点建设推广、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三项重点工作,以优良成绩造福邵阳百姓、加快邵阳发展。
不知不觉下班时间已过,李志雄应邀来到市科技局食堂,拿起碗筷坐到正在用餐的干部中间,与大家边吃边聊、谈笑风生。
高企通达汽配退城入园后正式开工建设
7月22日 ,邵阳市通达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000万支气弹簧自动生产线及配套设施项目开工仪式在宝庆工业集中区内举行 ,副市长陈优秀宣布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宝庆工业集中区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开工仪式。
该项目为省 、市重点建设项目 ,于2014年4月由市科技局牵头召开了通达汽配退城入园评审会,12月签约入驻宝庆工业集中区 ,计划总投资1.5亿元 ,占地面积约70亩。项目共分三期推进 ,一期预计2016年4月投产 ,二期预计2018年8月建设完工科研大楼 ,三期预计2020年12月全部完工。项目建成后 ,预计产能收入将达到6个亿 ,利润6000万 ,税金4800万。目前 ,该项目前期立项 、征地拆迁 、场地平整等工作按照预定计划已全部完成。
通达汽配是一家主要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汽车支撑气弹簧 、汽车座椅调角器 、各类机加工零部件以及汽车发动机配件的高新技术企业,数年来一直为上汽通用五菱 、二汽神龙 、厦门金龙等公司提供气弹簧配套。该公司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汽车支撑气弹簧生产企业之一 ,同时也是中国汽车零部制造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的零部件生产商之一。
高企科瑞生物:成功挂牌新三板
7月23日,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消息,湖南科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股份名称:科瑞生物;股份代码:832780。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成功挂牌,为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激发企业活力、加快转型升级开拓了新路径,标志着企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湖南科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甾体类生物产品及植物提取物于一体兼营其它精细化学品的高新技术企业,于2009年进驻新邵经济开发区,占地63.3亩,注册资本5000万元。该公司被授牌为邵阳市甾体激素类系列医药中间体研发生产的“专家服务示范基地”,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22项,其中3项已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羰基-4-氮杂-5α-雄甾-17β-羧酸甲酯的合成方法》专利技术获得湖南省“百项专利转化推进计划”项目支持;独家产品二烯甾酮的合成技术通过了湖南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其技术为国内领先,并获得邵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非那甾胺关键中间体F6的新工艺研究与应用荣获邵阳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公司还获得了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进企业、创业创新先进单位、科技创新型企业、纳税贡献奖等诸多荣誉。
该公司自2014年3月启动“新三板”挂牌上市工作,在该公司与全体中介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于2015年1月完成股份制改造,整体变更为湖南科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6月26日公司股票获准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2015年7月23日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挂牌。
湖南科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以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为契机,力争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思想,营造环境,逐步形成持续发展的资本运作良好格局,推进企业做大、做强。
洞口县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通过中期评估
7月31日,由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组织的专家对我县承担的“雪峰蜜桔生态高效种植及精深加工产业化”国家科技项目进行了中期评估。专家组首先对项目实施基地和龙头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然后听取了县政府项目实施绩效的汇报,并核查了国家专项资金拨付文件、资金使用帐册以及相关图片资料,对项目实施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同意通过中期评估。
2014年,由县人民政府组织申报的“雪峰蜜桔生态高效种植及精深加工产业化”项目列入了国家科技部科技富民强县项目,获专项资金190万元,这是我县第一个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也是目前我市获资金额度最大的同类型国家级科技项目。项目实施以来,我县利用国家“三区”人才计划实施契机,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4项关键技术研究;示范推广了7项蜜桔栽培新技术;引进了4个蜜桔新品种;开发了1个新产品并成功上市;开展技术培训48期,编印技术及培训资料32000册,发放科普资料14000余份,技术培训21600人次,培养、引进产业技术骨干128人;新扩集中连片的桔园10000余亩;直接参与项目的农户达到8750人,辐射带动农民31000人,人均农民纯收入增长显著;新建基层科技信息示范站点8个;新建农产品交易平台3个,建立示范基地39个,为我县蜜桔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