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黄志毅 来源:邵阳日报 字数:1547 |
科技创新是推进经济增长从外延式增长向内生式增长转变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 ,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可喜进展 ,但总体来看还存在体制机制建设滞后 ,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到位;整体创新能力弱 ,对邵阳产业发展支撑能力不足;企业主体作用不突出 ,动力机制有待完善;人力资源短缺 ,关键性人才流失严重;服务体系不健全,综合服务能力滞后等问题。今后一个时期 ,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应重点做好四项工作。 一 、强化科技创新管理系统。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从市 、县(区 、市)到乡镇(街道)的三级科技管理网络。以党政科技进步目标考核为抓手 ,建立科学的决策与绩效评估体系 ,提高各级干部抓科技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要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和自主创新要求的科技管理体制 ,在投融资 、技术标准 、对外贸易 、政府采购 、财政资助等方面形成协同一致的创新激励政策。三要调整科技计划管理思路。按照“有所为 、有所不为”的原则 ,科研资金重点支持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共性 、关键性 、先导性技术的创新和破解资源 、环境 、能耗等难题的公益性技术创新;支持公共技术创新平台 、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建设。 二、提升科技创新研发系统。一要提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鼓励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积极开展突破性、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项目的研发,积极参与和邵阳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知识和技术。二要整合现有技术资源。与海内外特别是省内及周边省份知名高校、研究院所、企业建立联合开发机制,针对邵阳产业发展特点,组织开展前瞻性、共性和关键性技术的联合攻关,推动邵阳技术创新从应用技术研究向应用基础研究延伸。三要大力扶持重点产业研发机构建设。市、县两级要围绕提高邵阳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在先进制造、医药化工、新材料、现代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使之成为我市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四要鼓励和支持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采取适合自身特点的分配制度,实行技术、知识、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利益的分配主体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 三、完善科技创新服务系统。一要加快建设创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提高承接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的能力。合理整合资源,依托现有科技情报机构,提供科技文献、标准、情报、信息服务。二要积极培育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在我市培育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无形资产评估、知识产权代理等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以承接从政府转移出来的职能。加快发展金融、会计、法律、资产评估、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和支撑。三要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设立创新型企业担保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鼓励各类担保机构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四、健全科技创新保障系统。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强化“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强化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观念,切实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到全局工作中的突出位置。 建立区域科技创新领导责任制,制定相关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加强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二要强化政策扶持。用足用好国家和我省推进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着力解决当前本级财政科技投入低微的问题,增强政府投入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使用绩效,使政府投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三要引进和培育创新人才。改善城市创业创新环境,有针对性地吸引行业的顶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来邵阳创业。加强中青年拔尖人才和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在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高级人才。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