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科技服务 > 专家服务
分享到:
如何构建科技文化
  • 2008-07-28 00:00
  • 来源:
  • 【字体:    
北塔区科技局
    科技文化建设对于促进科技知识普及,弘扬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倡导精神文明等都将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同时,科技知识的普及与科学精神的培养则将推动科技文化建设,推进和谐社会发展,其意义不可低估。如何构建科技文化建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
1.高举思想解放旗帜,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
    思想解放,就是要坚持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观念。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作用和意义,下决心把科学技术搞上去,把科学技术置于全局工作战略位置上,给予大力的引导和支持。运用市场经济杠杆作用,推进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相结合。依靠科学技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要深化科技改革,建立有利于科技发展的科技体制。要建立宽松的学术环境,克服意识形态对科学的无理干预,造就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与此同时要把思想解放和反科学区分开来,坚决反对伪科学和反科学倾向。
  2.积极推动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的结合,创造新时代的科技文化
  科学技术和人文文化作为人类文化两大支柱,从产生到发展始终紧密相连。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人文、宗教和科技只是一个混沌的整体。人文是文化的主体。只是到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成为系统的知识体系。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改变了人类文化结构,形成了两大文化支柱。现代科学技术和人文文化的空前发展,又大大地促进二大文化支柱的渗透和融合,造就灿烂的现代人类文明。当代二大文化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①科学思想是一切进步文化的思想基础;②科学思想与民主法制精神有着内在必然联系,科学和科学思想的传播必然推动社会政治进步;③人文文化是科学技术的基本载体,科学技术必须以人文文化为基础;④先进的文化、教育、哲学是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动力,没有发达的文化教育和进步的政治体制就不可能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科技文化概念从狭义上理解可以是解释为:以人文文化为手段反映科学思想和知识的大众文化。用贴近生活、贴近大众的文化形式,让科学从科学家的实验室和讲台走进社会,为大众理解和运用。这是科学技术从知识形态物化为生产力必要过程。是我们积极倡导加强科学文化建设的意义所在。要加强自然科学界与文艺和社会科学界的联系和交流。当代很多自然和社会问题,已远远不是单一的科学问题或社会问题。要突破科学和人文的界限,开展跨领域的合作。加强科学哲学、科技法、科技史的研究。充分重视新技术成果在人文科学的应用,创造更新更美的文化艺术。要深化教育改革,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使学生有更广博的知识面、培养融汇科学思想和人文精神的创新意识。
  3.大力加强科学普及工作,营造浓厚的科技文化气氛
  讨论科技文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努力在我们国家创造健康的科技文化氛围,加速推进我国科技进步。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虽然只是少数人的成果,但是这些成果完全是建立在深厚知识土壤和前人不断探索积累的基础上。而科学技术的转化应用,则是一个广泛再创造过程,需要千百万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创造性劳动。科学发现的认同如果没有广泛的实践和验证,也许会埋没在信息资料的海洋中,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坚实的社会基础,这个基础源于社会公众的支持和理解,源于社会公众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如果社会公众真正树立起相信科学、尊重科学、支持科学、参与科学、运用科技的风尚,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大有希望。科学技术落后与先进的差别,不仅表现在科技成果的质和量,更突出的是表现在公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社会的科技文化气氛。这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必须大力加强科普工作的,科普工作要着眼于从根本上提高全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多形式、多渠道向城乡公众和广大青少年领导干部传播科技知识、科学思想。把科技文化送到千家万户。不应该把科学普及简单当作一项行政性工作或阶段性的群众文化活动。要把科学普及作为科技工作一项基本内容和长期任务,深入实施,要不断研究和改善科普教育的科学方法,建立健全科普教育的科学机制,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科普教育基地,在全市各地营造出生动活泼扑面而来的科学文化气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739-5363522

版权所有:邵阳市科技局 Copyright © 2011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6007413号
主办单位:邵阳市科技局 承办单位:邵阳市科技局
湘公网安备 43050202000153号 网站标识码:4305000054

主办单位:邵阳市科学技术局

联系电话:0739-536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