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科技服务 > 信息服务
分享到: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县区
  • 2018-03-02 09:56
  • 来源: 新邵县科技局
  • 【字体:    

当前,科技进步与创新日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成为产业和区域竞争的决定因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政府相继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省的重大决策。建设创新型县区不仅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战略决策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应对诸多挑战的必然选择,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近几年我县就建设创新型县区做了初步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较好成效。
1.新邵在建设创新型县区中的初步尝试
1.1 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县委、县政府将科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面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的思想,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进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全力实施《新邵县科技服务与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全县上下形成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1.2 落实党政领导科技工作目标责任制。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工作,“科教兴县”战略贯穿于发展经济的全过程,确立了向科技要质量,以科技增效益,用科技求发展的工作思路。县乡两级政府和各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加快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强化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观念,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把科技工作业绩纳入绩效和文明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
1.3 以创新的思维落实科技工作。一是科技兴工。近几年,我县以建设创新型县区为目标,工业企业进一步完善企业创新机制,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开发新产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机械制造、建材、化工、冶金、变压器耐高压特种工业纸板、窑炉耐高温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二是科技兴农。农业科技重点实施优质种苗工程,推广普及良种和先进实用种养技术,发展优质高效和规模特色农业,扎实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步伐。三是引进人才智力。2017年县政府出台了《新邵县加强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暂行规定》,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打造人才高地。围绕科技创新和全县重大科技需求,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农村星火科技12396专家和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创新型新邵提供人才支持。
1.4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增强创新能力。“十二五”以来,全县累计申请专利778件,授权395件。其中发明专利176件,工业企业申请专利657件,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专利工作格局。出台了《新邵县专利申请资助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做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政策文件,培育了湖南广信科技等10余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我县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变压器耐高压特种工业纸板、窑炉耐高温材料、生物医药等成为新邵县高新技术产业。2017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家。高新技术产品达到30余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77.8亿元,同比增加14.4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的40%,企业研发投入5989.1万元,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1.2%,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
1.5 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近两年,县政府加大产学研工作力度,搭建合作平台。全县共有10余家科技型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企合作联盟。如仁海科技与武汉大学合作,研制生产窑炉耐高温材料。农业部门加强与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引进优质种苗和适用新技术。产学研的成功合作,加强了技术创新源头和创新主体的链接,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提升了全县科技整体水平和创新能力。
2. 新邵建设创新型县区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2.1指导思想:坚持“创新引领、科技支撑、重点跨越、惠及民众”的科技发展方针。坚持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和升级换代,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为支撑,以建立科技创新机制为根本,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2.2总体目标:到“十三五”末,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全县高新企业达到15家。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突破90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35%以上。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结构更加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显著改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科技对县域经济发展贡献率大幅度提升,从“十二五”的50%达到55%以上。
3、新邵建设创新型县区的几点做法
3.1 走好“三条路子”,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一是走“产学研”联合之路。建立政府、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机制,以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为重点,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开展合作。二是走产业链延升之路。把我县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升产业链条,形成全产业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三是走信息化带动之路。充分利用科技信息网络中心,着力实施信息化工程,构建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发布县域自然资源,名特优产品、特色农业等信息,建立优质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培育电商企业,加大在网上推介新邵的力度,实现特色农产品在网上营销。
3.2 建立“三大体系”,加快创新型新邵建设。一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重点建立以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为载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二是建立以科技特派员服务机制和“三区”人才为支撑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引导科技特派员与服务对象结成利益共同体,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原则,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3.3 突出“三个重点”,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围绕以实施优质种苗工程,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核心,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一是加强农作物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引进示范与推广力度,尽快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现生产力。二是发挥农业科技园区和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三是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县、乡、村上下贯通、网络健全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3.4 坚持“三个结合”,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人才高地,努力营造用好人才、吸引人才、聚集人才的良好氛围。一是扩大人才总量与盘活存量相结合,二是优化人才结构与提高人才素质相结合,三是用好本土人才与引进人才智力相结合,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科技人才队伍,为全县科技与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5 强化“三条措施”,深化科技合作与交流。秉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真诚合作,讲求实效,共同发展”的原则,围绕工业技术创新、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等方面,广泛开展科技合作。一是以项目为纽带,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二是加强宣传推介力度。以科技合作交流为平台,宣传推介新邵的自然资源、名特优产品、特色产业,提高科技合作层次和水平,拓展科技合作交流的领域和规模。三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开发应用,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知识产权战略。鼓励企业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抓好专利实施,促进专利技术产品产业化。
3.6 健全“三种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一是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实施、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牢固树立“抓科技就是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真正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建设创新型新邵的战略基础,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二是健全完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把自主创新工作纳入乡镇党政领导、部门党政班子绩效和文明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三是健全完善科技投入机制,优化投入结构,增加政府投入。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资作补充,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739-5363522

版权所有:邵阳市科技局 Copyright © 2011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6007413号
主办单位:邵阳市科技局 承办单位:邵阳市科技局
湘公网安备 43050202000153号 网站标识码:4305000054

主办单位:邵阳市科学技术局

联系电话:0739-5363522